作者:劉玉梅 華揚 劉蓓蓓 孟秀峰 楊潔 賈凌云 唐旸爍 李景植
摘自: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2 年9 月18 日第9 卷第9 期
監(jiān)測腦血流動力學的改變,探討該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。方法經眼窗監(jiān)測CEA 手術患者8 例。采用TCD 評價術前側支循環(huán)的開放情況,并經DSA 證實。于術中進行腦血流監(jiān)測,記錄麻醉后、頸動脈夾閉前后、轉流管放置及頸動脈開放前后,不同時間點患側眼動脈( OA) 和( 或) 頸內動脈虹吸部( CS) 的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( PSV) 、舒張期末血流速度( EDV) 、平均血流速度( MV) 、血管搏動指數(shù)( PI) 等參數(shù)。結果① 手術監(jiān)測成功7 例。8 例患者中有4 例因交通動脈代償不良,使用轉流管。術中采用雙深度監(jiān)測OA 及CS 者3 例,單獨監(jiān)測CS 者2 例( 1 例未成功) ,單獨監(jiān)測OA 者3 例。②夾閉頸動脈后與夾閉前比較,OA 的PSV、MV、EDV 及PI 均顯著下降,差異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 P < 0. 05) ; 頸動脈血流開放后,OA 的PI 明顯升高( P < 0. 05) ; 夾閉頸動脈后較夾閉前CSPSV 顯著下降( P < 0. 05) ,但開放后血流與夾閉前各項參數(shù)比較,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( P >0. 05) 。③ 8 例患者中,有1 例術后1 周發(fā)生腦梗死,7例預后良好。結論經眼窗監(jiān)測CEA 術中腦血流改變,可有效解決顳窗穿透不良的難題。采用雙深度間斷監(jiān)測患側OA 和CS 血流參數(shù)是較理想的方式。對前交通動脈和( 或) 后交通動脈代償不完全患者,建議使用轉流管,可預防術中腦缺血,降低術后卒中的發(fā)生。
關鍵詞: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; 超聲檢查,多普勒,經顱; 經眼窗監(jiān)測
頸動脈內膜切除術( carotid endarterectomyartery,CEA) 已被公認為是預防頸動脈狹窄性卒中的常規(guī)手術[1]。經顱多普勒超聲( TCD) 可實時、有效地監(jiān)測CEA 術中腦血流動力學的改變[2-3],有助于減少術中及圍手術期卒中風險[4]。然而,約有10% ~ 15% 的患者因顳窗穿透不良,在CEA 術中,TCD 無法通過常規(guī)顳窗進行雙側大腦半球血流的有效監(jiān)測[5]。本研究嘗試經眼窗途徑,對術中腦血流動力學的改變進行TCD 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。
1 對象與方法
1. 1 對象
2008 年1 月—2012 年1 月,在首都醫(yī)科大學宣武醫(yī)院神經外科住院的癥狀性頸動脈重度狹窄 70% ~ 99%) 并接受CEA 術治療的患者共100 例,其中顳窗穿透不良經眼窗監(jiān)測的患者8 例( 8%) ,男 例,女3 例; 年齡為58 ~ 79 歲,平均( 69 ± 7) 歲。納入標準: ①單側或雙側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。②術前行頸動脈超聲及TCD 檢查,并經DSA 證實,患者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率≥70%。狹窄程度計算方法參照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試驗( NASCAT) 的標準。③有顳窗穿透不良。排除標準: ①因頸動脈狹窄位置較高( 超過第2 頸椎) 。②術前1 周內有與病變相關的急性腦梗死發(fā)作,有嚴重的出血傾向。③同側頸動脈系統(tǒng)多部位狹窄,且遠端狹窄手術無法達到。
1. 2 監(jiān)測方法
術前采用德國EME 公司生產的TC8080 及深圳德力凱公司的EMS-9ATCD 儀器,選擇1. 6 ~2. 0 MHz脈沖波多普勒探頭,對8 例患者經眼窗檢測雙側眼動脈( ophthalmic artery,OA) 、頸內動脈虹吸部( carotid siphon,CS) 的血流參數(shù)。經雙側眼窗交叉檢測雙側大腦中動脈、頸內動脈終末段、大腦前動脈的血流參數(shù); 經枕窗檢測雙側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血流參數(shù)。記錄各血管的收縮期峰值流速 peak systolic velocity,PSV) 、舒張期末流速( enddiastolic velocity,EDV) 、平均流速( mean velocity,MV) 、搏動指數(shù)( pulse index,PI) ,判斷交通動脈的開放情況。